本站搜索:

违法建筑拆迁

拆迁地块违法搭建,谁该负责?

方燕律师解析共有纠纷诉讼中的常见问题:

>>动迁前签订的家庭协议有效吗?   >>公房承租人、私房产权人未申请居困保障怎么办?

>>未成年人是否共同居住人?     >>已去世承租人的公房,动迁时如何确定签约主体  

>>公房的动迁利益是按户口分配吗?  >>“一证一套”新政下申请核定居住困难人员的重要性      

拆迁改造,对一个区域来说,不啻于“重生”。但浦东新区高桥镇屯粮巷村8组的李先生(化名),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在的村子越拆越乱:从一个小河环绕的安宁村庄,变成如今违法建筑成片、外来人员扎堆、处处可见脏乱差的“城中村”……进入拆迁程序的区域,即便尚未拆完,但迟早都要“拔点”。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拆迁临时地块就可以轻视管理,容忍搭建。拆迁地块的违法搭建,出自谁手?腾出来的空地,管理责任在村里,还是拆迁方?抑或干脆没人管?

“城中村”紧邻危险品库

村民李先生说,以前,整个8组有近40户人家,如今仅剩南侧轨交6号线与北侧江东支路中间的狭长三角地带;这其中,除了7、8户人家留守外,其余都是已腾出来的空地。站在江东支路上看过去,整个村庄被如山搬的集装箱堆场包围,外围已看不到民宅。江东支路沿线路边,是高高低低各色搭建的平房,有水泥的、有彩钢的,连成一排。开的是洗车店、便利店、废品回收等一些店铺。

沿一条名为“穿心河路”的小路,记者走进村庄,几幢农民房子出现了;继续走,村庄的腹地一片乱糟糟。有的房子拆了一半,残垣断壁上,爬满了瓜藤;有的房子墙上写了“拆”字,却有外来人员居住其中……村民告诉记者,村里有些居民已经迁走,但却“通”了关系,将房子保留下来暂时不拆,再租给外来人员居住。村子里随处可见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以及回收的废品。再往深处走,穿过一小片林子,是一片开阔处。只见一长溜水泥搭建的平房足有10余间,每间空间狭小,站在门口就能直接看到里面的床。村民说,这排房子也是拆完后搭起来的,以每间500元的价格对外出租;租户有集卡司机、有附近做生意的,都是外来人员。再向前走,一幢厂房搭建而起,一家物资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进驻其中……村子西侧,一个门牌为江东支路88号的院子,成了集卡的停车场。靠马路侧,有一排房子,有彩钢板搭成的、有集装箱改造而成的,供人居住……就这么混乱的一片区域,与港城公司的危险品堆场仅隔一条江东支路,安全隐患令人担忧。

违法搭建出自谁手?

村民告诉记者,村子里只要有地空出来,马上就会搭起房子,对外出租。按说房子是越拆越少的,可村子里到处写满“有房出租”的字样,可见搭建得有多厉害。谁在管理这一地块?记者联系了屯粮村村委会。一名村干部直言不讳:“老百姓没有瞎说。”据村里介绍,屯粮巷村启动拆迁已有近10年,曾经历过两次集中拆迁,一次是轨交6号线的建设,一次是江东支路的建设,基本上是地用到哪儿就征到哪儿。但两次拆迁后,却留下了如今的“尾巴”——几户居民以及一部分闲置地块。对于闲置地块上的这些违法搭建,村委会都知情,但“无能为力”。原因在于:地块管辖权已不在村子,而应该是“土地征用方”负责管理。

记者随后又询问高桥镇动迁办,据其称,当初负责拆迁征地的,是建设轨交以及道路的两家项目建设公司。项目建设完成后,征而未用的闲置集体土地,应交由政府储备。而在高桥镇,一个名为“上海高凌投资管理中心”的机构,应该是地块目前的管理方。记者随后致电上海高凌投资管理中心,一名工作人员承认,政府确实委托高凌公司管理这个临时地块。而由于拆迁尚未完全结束,地块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,因而公司将区域分块出租。但这名工作人员强调,这是暂时性的,承租方搭建的建筑也都是临时的,公司也与承租方签有协议,未来地块开发时拆除不予补偿。

“临时”不是搭建的借口

屯粮巷村的留守村民对恶劣的居住环境意见很大。村民称,如今村子里布局混乱、拥挤,处处可见简易的搭建,废品回收站混杂其中,火灾隐患不言而喻;村子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找不到,一旦发生火宅,消防车根本开不进来; 外来人员进进出出,治安隐患也非常突出。

村民们认为,拆迁地块闲置了,管理方怎么可以出租牟利?再临时的地方,也不能放任糟蹋环境。但奇怪的是,即便村民反复举报,但这些搭建从来没人来管;反倒是村民稍有搭建,马上就会被盯上。记者留意到,村中一处彩钢板上,写有“此处搭建,请在限期拆除,下星期清场”的字样,但字迹看起来已有时日……此外,《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》中也明确:经规划管理部门批准,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在土地储备期间,临时利用储备地块。储备地块的临时利用不得影响市容环境,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、构筑物和其他附着物。这个区域的出租搭建,明显违反了这一条款。

村民们希望,政府部门能够尽早完成地块的拆迁,让他们也能早日迁走。记者就此向高桥镇动迁办询问,对方称,目前没有开发项目,短期内不会拆迁。这意味着,屯粮巷村8组的拆迁“尾巴”短时间内还“割”不了。这种情况之下,希望有关部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对违法建筑该拆的就拆,做好临时地块的开发和管理。

“借地生财”得有“道”

拆迁的临时闲置地块,做点临时开发利用,未尝不可,法律法规也是允许的。但把整个地块“开发”成了一个“城中村”,就有些不合适。屯粮巷村的一位村干部在采访中告诉记者,类似情况,在浦东外环沿线并非个案。这背后暴露出来的,是对城市环境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。一些管理者认为,这个区域迟早都要拆光的,因而缺乏管理动力。临时开发也随意而为,画个圈将地租出去,怎么弄听之任之。
这样的“应付式管理”、“应付式开发”带来了诸多隐患。拆迁临时地块,如果放任违法搭建,不仅带来眼前的环境问题;还一定会在后续拆迁开发进程中,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,得不偿失。

因此,相关部门树立底线意识非常重要。市委书记韩正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曾说过:“牺牲环境,就是牺牲了长远利益、牺牲了百姓利益,实际上也是输掉了眼前利益。”这些拆迁临时地块,不管是短期拆、还是长期留,开发和管理都要守住环境的底线,守住安全的底线,不能肆意而为。